台灣十年來經濟能力逐漸衰退,20年前大學畢業3年後領得薪水遠遠高過現在就業起薪,甚至換工作還有機會調高薪水,生活充滿前景。
所以我開始購屋,當時利息第一年9%,第二年9.5%,2~3年後才知道可換銀行8%,10年後換屋利息變成2.5%。
現在的大學7分就能上,學歷不能代表什麼,『上班打卡制、下班責任制』,超時工作常有、週休二日變成形式。
台灣是個島國,經濟要走出去,以往曾在製造業、貿易為主服務,許多生意『廉價』就能做、業務就能推,但後來漸漸受限一些『條件』,例如: ISO、安規、檢驗標準(特別歐規)、關稅...等,許多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。
現在的經濟環境要具競爭力,需要建立合作機制,企業、跨國、組織等合作,怎麼建立看彼此條件怎麼談,缺乏籌碼的弱勢談判者,要如何取得優勢結果?
以往台灣向美國靠攏,是民主體制、地點位置的條件;現在和大陸的交流,和國際間的合作,也是因為大陸逐漸開放但還不夠開放,關稅也很高,我們現有的開放與經濟技術的能力,還有我們與大陸相同的語文條件,尚足以讓別人考慮合作的對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