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你「焦慮」嗎?

人真的很難面對現實,我已經越來越少鋪自己照片了,一方面體重已經開始創新記錄,另一方面皺紋與鬆弛躍躍浮現臉龐,想想不如繼續看著舊照片來得安慰。

最近開始加入一些小組,也在Line上建立group,放著2-3年前的大頭照片,不是不對,就怕被人調侃自己『不老實』,所以動手更新它,免得做人心虛。

從來不知道歲月這麼傷人,無論身型、體能、健康各方面都受影響,對神的「禱告」離不開生活的大小事,有這麼多『憂慮』,也是這二年多來的事。可是最近看著『學運』走上街頭,『服貿』引發青年學子『恐慌』,無法想像當年我畢業時對未來的憧憬,卻是『樂觀』得太多了。

社會顯現這樣的「動盪不安」,似乎人民得了「憂慮症」,這是一種病態,對人、社會、國家、政府的不信任,你很難去「解釋」或「化解」阻撓在人們心裡面的「不信任」與「焦慮感」,這會讓人與人所有「溝通」的管道與效果完全失能。

所以「生命的訴求」要專注在美好的意義上,如同神要我們把生命的課題「交託祂」、「遵循祂」、「順服祂」,走在祂所指引的道路上。

「焦慮」顯然是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,幾乎無所不焦、無所不慮,你「焦慮」嗎? 當你有許多「問號」面對自己現在和未來時,你就知道你現在該去認識「耶穌」了。

2014/03/31

仰望

常常朋友們在一起會分享「經驗」,可是懂得「安靜傾聽」的人不多,懂得「先肯定別人」的更難,心浮氣躁的人就容易「插嘴」,想要表現的人就會不知不覺「教導」和「說教」別人。

談話是門藝術,學習「傾聽」和適當以點頭、簡單回應「嗯」、「是的」,讓說話的人覺得被接納、被尊重,甚至感情被觸摸到。然而當別人「癢到」你的「敏感帶」,你能忍住並且儘快移轉注意,平和中就會越顯得「有修養」了。

往往最累的就是「好事者」,自覺是「智者」、「長者」,言談中帶有「論斷」,很容易讓其他「不以為然」者引發衝突。其實,這樣的人內在更需要別人不斷的「認同」、「肯定」,而把建立「信心」的能量,用在別人身上。

每個人都有「脆弱」的時候,想要找到「安慰者」、「傾聽者」,但未必身邊每個人都適合,或者能夠「同理」你的情況。每個人都想得到能夠「肯定」、「認同」的群體,但急於去「發表」或「說教」任何求助安慰的個人,卻容易變成刺激別人的人。

這些過程每個人多少都經歷過,只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,都需要愛、也需要被愛,在醫治的過程裡,需要專注仰望  神的力量,而不是人的幫助,才會讓彼此的關係不偏頗、不迷失。

2014/3/31

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

從這份禮物說起

兒子上學期當選了「模範生」,過了快半年,今天才收到學校禮物,雖說我應該鼓勵他,但卻又引以為憂。

兒子個性總是害羞靦腆,看似沉著穩重、平和內斂,不多言,下課多半看書(課外讀物)。初要上國中時,從暑假我就幫忙輔導數學,陪他買參考書、做習題,第一次段考成績又僥倖第一,所以同學們「眾所一致」地選他當「模範生」。

但後來我工作有點忙碌,沒有人盯著他唸書,結果他只跟電腦結下好麻吉,無法自制地玩,每天無論Skype或電話說教,也都管制不了他。

每晚回來想要再幫他複習功課,身心都已疲憊不堪,他也義正詞嚴地表明他可以自己唸,我認為已經帶領他一階段的讀書方法,而且第一次段考他也表現不錯,長遠而言,確實應該讓他培養獨立計劃唸書的習慣,於是我準備一本筆記本,希望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先做時間計劃表。

可惜不到兩天就破功,雖然不至於課業一落千丈,但也必然是退步,退步不是重點,而是他有全副的精神在關心電玩,唸書變成應付了事。

我已漸漸無法待在不合理的上班環境裡,想要專心多拉回孩子對課業的專注,然而『尊重自主』卻越來越變得『關係緊張與失控』。

『適度的嚴格』是我能採取的方式,或許許多人會說你給他定時間、關電腦、寫時間表,如果孩子能「自主」、「聽話」、「專心」,其實什麼「辦法」也不必做。

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個體,但我們卻未必有全然的成長經驗。我記得我以前國中唸書時,心沒有什麼旁騖,讀的是A+班,老師們盡全力輔導學生們上第一志願,早上七點到,晚上六點下課(早晚各加一堂課),下課後有時還有補習,大部份七點或半開始唸書,晚上12點睡,生活簡單規律。

老公在一旁看也無力,決定下學期讓他補習去,家裡既然唸不了,不如讓補習班嚴訂時程進度。上次學校開了家長會,沒想到跟老師看法一致,孩子背書快、理解快、懂得應付課業,而班級的小考,只能針對「普及」的學生測驗

現在的學校不分班、不分級,明的是公平公正的照顧每一個小孩,暗的卻是弱化每一個可以升學成長的孩子。而這樣的學習和輔導,對於要參與考試的學生競爭力是有限的。

所謂「常態分班」、「沒有升學壓力」的教學,才是真正增加父母壓力的教育制度;所謂「齊頭式的平等」,才會變成「假公平」、「虛偽」的教育制度。

2014/3/28

抗爭有理 ?

我不是「太陽花」,我只是希望學生能夠快回到學校上課,學校能恢復正常運作。

彷彿又回到剛解嚴時期,當時三不五時就有遊行、抗爭、甚至暴力,有佔據車站、廣場、馬路......,但是沒有『立法院』、『行政院』。

我不反對這一路走來民主政治逐漸開放進步,政黨也經過二次輪政,當然也看到「有權」就容易「腐敗」,但這二十年來,我們的「民意」只能用激進抗爭的方式嗎? 『民主的溝通能力』無法一併成長,變得很低能。

我沒有完全支持馬政府的行政能力,也不贊成學運繼續下去,可是退場毫無機制,談判毫無底線,這樣下去,不叫『抗爭』,叫做『推翻』。

民眾常常處在「激烈」的方式,代表整個社會的「情智」、「理性」失調。「抗爭」的常常不自主的「侵犯」別人的「自主權」,無論是facebook、社團、社區環境、還是五院重要政府機關,警察有義務「保護」善良的其他百姓和政府官員。

「抗爭可以有理」,但不能毫無「法治」概念,快回去唸書吧!

2014/3/28



我們還有什麼經濟條件

台灣十年來經濟能力逐漸衰退,20年前大學畢業3年後領得薪水遠遠高過現在就業起薪,甚至換工作還有機會調高薪水,生活充滿前景。

所以我開始購屋,當時利息第一年9%,第二年9.5%2~3年後才知道可換銀行8%10年後換屋利息變成2.5%

現在的大學7分就能上,學歷不能代表什麼,『上班打卡制、下班責任制』,超時工作常有、週休二日變成形式。

台灣是個島國,經濟要走出去,以往曾在製造業、貿易為主服務,許多生意『廉價』就能做、業務就能推,但後來漸漸受限一些『條件』,例如: ISO、安規、檢驗標準(特別歐規)、關稅...等,許多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。

現在的經濟環境要具競爭力,需要建立合作機制,企業、跨國、組織等合作,怎麼建立看彼此條件怎麼談,缺乏籌碼的弱勢談判者,要如何取得優勢結果?

以往台灣向美國靠攏,是民主體制、地點位置的條件;現在和大陸的交流,和國際間的合作,也是因為大陸逐漸開放但還不夠開放,關稅也很高,我們現有的開放與經濟技術的能力,還有我們與大陸相同的語文條件,尚足以讓別人考慮合作的對象。

台灣再不與外談判和加入組織,再過十年,只有老人、小孩,別說我們有經濟條件。

2014/3/27


年齡

是否已經漸漸老去   鏡子裡透露著訊息 內心裡   依然有一顆年輕的心 多感浪漫的情懷不曾改變 改變的是身旁的你   害怕的是被嘲笑的眼神 沒有人說年齡是一道門   時間到了就會關上 只有面子宛如一張布幔   緊密垂掛擋住青春陽光 生命的味道   有...